本文来源【收藏】各地中医防治新冠肺炎处方汇总     中医家

下面推荐处方较多,有地方的,也有个人的,推荐使用国家卫健委最新版的。


 


01 仝小林院士说

《健康报》:您如何看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否具体分析一下?

仝小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当属“寒湿(瘟)疫”,是感受寒湿疫毒而发病。我之所以这样归属,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病发于冬季,而且主要是从冬至(2019年12月22日)开始,经历了小寒(2020年1月6日)、大寒节气(2020年1月20日),这个时间段是一个高发期。按照“冬九九”来看,发病正值“一九”前后(2019年12月22日~2019年12月30日)。所以,在这个季节,“寒”邪是毫无疑问的。

对于“湿”,武汉的湿气本来就挺大,今年尤甚。以往这个时候,武汉开始降雪了。我们查了一下,2020年1月到今天为止,阴雨绵绵天气持续了16天,湿气非常重,这也是一种反常的天气。

“非其时而有其气”,该特别冷的时候反倒不冷,该下雪的时候反而下雨,就容易出现瘟疫。“疫”本身是指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寒湿(瘟)疫”,之所以加“瘟”字,是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病名。因为武汉今年是个暖冬,这个“瘟”字反映了当寒反暖的意思,它是在一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一种气候、物候下形成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中的中医治疗方案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归属于“疫病”范畴,其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如果说得再具体些,我个人认为其中医病名可以定为“寒湿(瘟)疫”。

2、病性上属于阴病。若为温疫或湿瘟,病性上属于阳病,结局是伤阴,是以伤阴为主线。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寒湿之疫邪引起,病性上属于阴病,是以伤阳为主线。所以在治法上,一定是针对寒和湿。具体来说,因为寒邪被湿邪所抑遏,治疗寒邪,要温散、透邪,用辛温解表之法。治疗湿邪,要芳香避秽化浊。这是一个大的原则。

3.从病位来看,在肺和/或脾。《黄帝内经》讲“形寒饮冷则伤肺”,综合武汉气候及我们所看到的病人,也可以完全没有脾胃症状。

通过问诊,我们发现大多数患者有脾胃症状,而且非常典型,如周身倦怠乏力,食欲不好,恶心、呕吐,脘痞胀满,腹泻或便秘等。我认为治疗时要注意调理脾胃。

4.在分期上,高级专家组的意见基本一致,就是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分为四期,即早期、中期、晚期及恢复期。

我认为各个时期的证候如下:早期为寒湿袭肺碍脾,中期为寒湿阻肺困脾,晚期为寒湿闭肺伤脾(内闭外脱),恢复期为肺脾气虚。

5.在用药上,总的原则是散寒除湿,避秽化浊,而且应该一以贯之。

早期可以用藿香正气散、神术散、达原饮等,中期用宣白承气汤、藿朴夏苓汤等,晚期用参附四逆汤或加苏合香丸等,恢复期用六君子汤、理中汤等。

应该注意的是,体质、年龄、基础病不同,感染疫戾之气有轻重之分,证候可以有所差别。但“万变不离其宗”,伤阳为其主线。有些偏于阳性体质者,很快就化热、化燥,甚至伤阴。

《健康报》:在治疗过程中,您还有哪些嘱咐吗?

仝小林:

减少不必要输液 寒湿者,舌体偏胖大,有齿痕,厚腻苔,甚至腐苔,反映湿邪很重,此类患者初起阶段尽量采用中医药治疗,减少不必要的输液。湿邪缠绵难愈,过度输液会加重寒湿。

避免滥用抗生素 因其为病毒感染,除非合并细菌感染,不宜常规使用抗生素。从中医来看,抗生素多为寒凉之品,易伤脾胃。

《健康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除了外出戴口罩、勤洗手等,中医有什么好办法吗?

艾灸 该病病邪为“寒湿”,所以应该慎用苦寒药,患者饮食要避免寒凉,食用温热饮食。除了服用中药,中医还有一些简单的治疗方法可以试用,如艾灸神阙、关元、气海、胃脘、足三里等,可以温阳散寒除湿,调理脾胃,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吃大蒜 2003年非典时,我们在进入病房前都吃大蒜。大蒜素有抗菌作 用,对于一些病毒感染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这是我们非典时期积累的经验,有病无病都可以用。

代茶饮 推荐一款简易的寒湿(瘟)疫方:苏叶6克,藿香叶6克,陈皮9克,煨草果6克,生姜3片(寒湿重者,生姜用5~10片)。煎汤代茶饮。

中成药 预防上,可用藿香正气软胶囊(或水),剂量减半。


02 张伯礼院士说

新华社专访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专家、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他针对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中,中医药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在实际治疗中是否已经见效、有没有已经证实对这一疾病有效的中成药或中药组分等问题做出了回答。

首先,有没有已经证实有效的中成药或中药组分? 据新华社记者了解,国家部委和相关单位正在紧急研发疫苗、抗体药物。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科研攻关,成立了以钟南山院士为组长、14位专家组成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

张伯礼提到: “我们正在积极筛选评价一些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成药,如连花清瘟、抗病毒口服液、金花清感、藿香正气、热毒宁、清瘟败毒散等。”

张伯礼介绍,第一批8个应急攻关项目已于1月22日紧急启动,其中包括中医药的临床研究及对已上市中成药及组分中药的筛选与评价。他还表示,天津中医药大学拥有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储备了近6万份中药组分,目前正在通过组分库中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活性组分研发新的有效中药,但成药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那么,中药治疗是否已经显效?

目前,中医药在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治疗中已经显示出明显疗效,广东、北京、天津等地定点医院和武汉部分定点医院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救治患者。北京最先治愈出院的两例以及武汉定点医院的不少病人都是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出院的。

张伯礼表示:“中医在减轻发热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激素用量、减轻并发症等方面具有疗效。” “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可以全疗程、全方位发挥作用,但我还是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他说,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协同取效。治疗此次肺炎目前尚无有效药物,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中西协同救治病患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一切以病人受益最大为原则。”


各地官方推荐处方

01 国家卫健委、中管局推荐处方

(四)中医治疗。
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参照下列方案进
行辨证论治。
1.医学观察期
临床表现1:乏力伴胃肠不适.
推荐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
临床表现2:乏力伴发热
推荐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
2.临床治疗期
(1)初期:寒湿郁肺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或无热,千咳,咽干,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腻,脉濡。
推荐处方:苍术15g、陈皮10g、厚朴10g、藿香10g、草果6g、生麻黄6g、羌活10g、生姜10g、槟郎10g
(2)中期:疫毒闭肺
临床表现:身热不退或往来寒热,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腹胀便秘。胸闷气促,咳嗽喘憋,动则气喘。舌质红,苔黄膩
或黄燥,脉滑数。
推荐处方:杏仁10g、 生石膏30g、瓜蒌30g、生大黄6g(后下)生炙麻黄各6g、葶苈子10g.桃仁10g、草果6g、槟郎10g、
苍术10g
推荐中成药:喜炎平注射剂,血必净注射剂
(3) 重症期: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动辄气喘或需要辅助通气,伴神昏,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暗,苔厚膩或燥,脉浮大无根。
推荐处方:人参15g、黑顺片10g (先煎)、山茱萸15g,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官牛黄丸
推荐中成药:血必净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
(4)恢复期:肺脾气虚
临床表现: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呕恶、痞满,大便无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腻。
推荐处方:法半夏9g、陈皮10g、党参15g、炙黄芪30g、茯苓15g、藿香10g、砂仁6g (后下)

出自国家卫健委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修正版)  2.8

 


02 广东省推荐处方

1、早期

(1)湿邪郁肺,枢机不利

低热或不发热,微恶寒,头身困重,肌肉酸痛,乏力,咳嗽痰少,口干饮水不多,或伴有胸闷脘痞,无汗或汗出不畅,或见呕恶纳呆,大便溏泄,舌淡红,苔白腻,脉浮略数。

治以化湿解毒,宣肺透邪;以藿朴夏苓汤合小柴胡汤加减:

藿香10g(后下)、厚朴10g、法夏10g、茯苓15g、柴胡15g、黄芩10g、党参10g、杏仁10g、薏苡仁20g、猪苓10g、泽泻10g、白仁10g(后下)、淡豆豉10g、通草10g、生姜5g、大枣5g

加减:头胀痛者,加蔓荆子、白芷、薄荷;咳嗽明显者,加蜜枇杷叶、紫苏子;痰多者,加瓜蒌、浙贝;咽喉肿痛者,加玄参、僵蚕、射干。

(2)邪热壅肺,肺失宣降

发热或高热,咳嗽,痰黄或稠,乏力,头痛,全身酸痛口干口苦,心烦尿赤便秘,舌红,苔黄或黄腻、不润,脉滑数。

治以清热解毒,宣肺透邪,以麻杏石甘汤合达原饮加减:炙麻黄8g、杏仁10g、生石膏30g、甘草5g、槟榔10g、厚朴10g、草果10g、知母10g、白芍10g、黄芩15g

加减:大便粘滞不爽者,可合升降散;痰热重,痰黄稠量多者,加桑白皮、川贝、鱼腥草、金荞麦;腑身热烦躁者,加知母,丹皮、山栀子;气短乏力,口渴较甚则,可用西洋参炖服。

2、中期

(1)邪热闭肺、腑气不通

发热,咳嗽,痰多黄稠,胸闷,气喘,口渴,口气臭秽,腹胀便秘。舌暗红,苔厚黄浊,脉滑数或沉紧。

治以清热宣肺,通腑泻热,以宣白承气汤、黄连解毒汤合解毒活血汤加减:生麻黄8g、杏仁12g、生石膏30g、生大黄10g、瓜蒌仁30g、桃仁10g、赤芍15g、葶苈子20g、黄连3g、黄芩10g、桑白皮10g、重楼10g、丹皮15g、郁金15g、石菖蒲15g、生地15g、玄参15g

加减:大便秘结较甚,加生芒硝、虎杖;咳黄稠脓痰,加瓜蒌皮,鱼腥草;邪热伤津,加南沙参、石斛、知母或西洋参炖服。

(2)湿热蕴毒,肺气闭塞

发热,或身热不扬,汗出不畅,喘息气促,干咳或呛咳,或伴有咽痛,胸闷脘痞,口干饮水不多,口苦或口中黏腻,大便粘滞。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以清热化湿,宣肺解毒,以麻杏石甘汤、甘露消毒丹合升降散加减:生麻黄8g、杏仁12g、生石膏30g、生甘草10g、滑石30g、茵陈20g、黄芩15g、白蔻仁10g(后下)、藿香15g、法夏15g、苍术15g、葶苈子20g、连翘15g、白僵蚕5g、蝉蜕5g、姜黄10g、生大黄5g、重楼10g、丹皮15g、赤芍15g、郁金15g、石菖蒲15g、生地15g、玄参15g

加减:热偏盛可加黄连、鱼腥草;湿偏重加茯苓、佩兰;湿热俱盛,加黄连、布渣叶,薏苡仁;肝胆湿热者,可选龙胆泻肝汤加减。

3、极期

内闭外脱高热烦躁,咳嗽气促,鼻翼煽动,喉中痰鸣,憋气窘迫,语声断续,花斑疹点,甚则神昏,汗出肢冷,口唇紫暗,舌暗红,苔黄腻,脉沉细欲绝。

治以益气回阳固脱,以参附汤加味:红参10g、炮附子10g(先煎)、山英肉30g、麦冬20g、三七10g

加减:高热惊厥,神昏谵语者,可加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痰迷心窍者,可冲服苏合香丸。

4、恢复期

(1)气阴两伤,余邪未尽

已无发热或时有低热,乏力,心慌,口干,自汗出,腹胀,大便不调。舌淡红,苔白或苔少,脉虚数。

治以益气养阴祛邪,以二陈汤合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西洋参20g、石斛10g、麦冬10g、知母10g、淡竹叶10g、黄连3g、甘草6g、茯苓15g、法半夏10g、橘红10g、陈皮10g、炒麦芽30g

加减:咳嗽明显者,加用北杏、前胡;湿浊明显者,可选用砂仁、苍术、厚朴。阴虚发热者,加青蒿、地骨皮、十大功劳叶;口干渴甚者,加玄参、天冬;痰中带血者,加用丹皮、山栀子、藕节炭

(2)肺脾两虚

困倦乏力明显,心慌心悸,口干,自汗出,纳差,腹胀,大便偏溏。舌淡胖,苔白,脉沉迟无力。

治以健脾益气祛痰,以参苓白术散加减:生晒参10g(另煎)、炒白术15g、茯苓15g、白扁豆30g、砂仁6g(打后下)、莲子30g、炙甘草6g、桔梗10g、山药15g、薏苡仁30g、炒麦芽30g、神曲10g

加减:纳差明显者,可加炒谷麦芽、焦山楂;湿浊缠绵者,可选用苍术、石菖蒲、白蔻仁;汗出多者,加麻黄根、白芍;口干渴甚者,加玄参、天冬;伴有血脱者,加用生晒参、阿胶;心慌心悸明显者,加用丹参、远志。

5、预防调护

本病应注意防重于治。接触患者,应戴口罩。居室保持通风。禁烟酒,怡情志,加强食养,忌食辛辣及动火燥液之物,固护正气

出自关于印发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的通知   1.25


03 陕西省推荐处方

  • 医学观察期

(一)无症状

推荐处方:玉屏风散合银翘散加减。

基本方药:生黄芪15g  炒白术10g  防风6g 炙百合30g石斛10g  金银花10g  连翘30g  白茅根30g  桔梗10g芦根30g   生甘草6g。

煎服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400毫升,分早晚两次服用,建议连服7~14天。

(二)有症状

1、临床表现:乏力伴胃肠不适

推荐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软胶囊)

  • 临床表现:乏力伴发热

推荐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金花清感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

二、临床治疗期

(一)轻症

1、寒湿束表,热郁津伤

主症:发病初期,干咳,低热或高热,乏力,胃脘痞满,或恶寒,或头痛,或呕恶,或咽干咽痛,口微干。

舌脉:舌质淡红,苔薄白略腻,脉浮紧或浮缓。

治法:解表化湿,宣肺透热。

推荐处方:甘露消毒丹合藿香正气散加减。

基本方药:藿香15g (后下) 苏叶12g   桔梗15g  薄荷12g(后下)连翘15g    芦根30g  炒白术10g  茯苓10g  陈皮10g  厚朴10g  滑石18g (布包煎)生甘草10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

加减:便溏加炒扁豆30g,炒薏米30g。

常用中成药:可选用藿香正气散、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等。

2、风寒袭表,气虚湿滞

主症:憎寒壮热、无汗,头项不舒、肢体酸痛;咳嗽有痰、鼻塞声重、胸膈痞闷;身困乏力,纳呆便溏。

舌脉:舌苔白腻,脉浮按之无力。

治法: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推荐处方:人参败毒散加减。

基本方药:羌活10g  独活10g 柴胡16g 前胡10g  川芎10g  枳壳10g 茯苓15g  桔梗10g   党参15g   薄荷12g(后下)  生姜10g  粳米30g 甘草6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

加减:头项强痛者加葛根10g。

常用中成药:可选用防风通圣丸、热炎宁合剂、四季抗病毒合剂等。

3、热毒袭肺

主症:发热头痛,热势较高,口干咳嗽,咽痛目赤,口渴喜饮,小便短赤。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推荐处方:银翘散合麻杏甘石汤加减。

基本方药:连翘30g   金银花15g   桔梗10g   薄荷9g(后下)  牛蒡子10g  竹叶10g   芦根30g     淡豆豉10g   麻黄10g  生石膏30g(先煎)杏仁10g  柴胡16g  生甘草6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

加减:便秘加生大黄10g(后下),芒硝6g(烊化)。持续高热加丹皮10g、赤芍15g。

常用中成药:可选用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蓝芩口服液、银翘解毒丸、四季抗病毒合剂、热炎宁合剂、银芩胶囊、双黄连口服液等。

中药注射剂:可选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

4、外寒内热

主症:高热烦躁,恶寒怕风,身痛无汗,咽痛口干,咯黄粘痰或咳痰不利,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白而少津,脉滑数。

治法:发汗解表,清肺化痰。

推荐处方:大青龙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基本方药:麻黄10g 桂枝6g  杏仁10g 生石膏45g(先煎)  芦根30g  冬瓜仁30g  桃仁10g  生姜6g  生薏苡仁30g  大枣10g   生甘草6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

加减:黄粘痰较多加鱼腥草30g、金荞麦30g。大便秘结重加生大黄10g(后下),芒硝8g(烊化)

常用中成药:可选用蓝芩口服液、防风通圣丸、热炎宁合剂、双黄连口服液等。

中药注射剂:可选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

(二)重症

1、热毒壅肺

主症:高热不退,咳嗽明显,少痰或无痰,喘促短气,头身痛;或伴心悸,躁扰不安。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宣肺,通腑泄热。

推荐处方:麻杏甘石汤合宣白承气汤加减。

基本方药:生石膏45g(先煎)  杏仁9g    生大黄6g(后下)   全瓜蒌30g  炙麻黄6g  知母10g  黄芩10g 芦根30g        生甘草6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也可鼻饲或结肠滴注。

加减:持续高热加羚羊角粉0.6g(分冲)、安宫牛黄丸1丸;腹胀便秘加枳实10g、厚朴15g、芒硝6g(烊化);喘促加重伴有汗出乏力者加西洋参10g、麦冬30g、五味子6g。

常用中成药:可选用安宫牛黄丸、热炎宁合剂、四季抗病毒合剂等。

中药注射剂:可选血必净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

2、内闭外脱

主症:神识昏蒙、淡漠,口唇爪甲紫暗,呼吸浅促,咯粉红色血痰,胸腹灼热,四肢厥冷,汗出,尿少。

舌脉:舌红绛或暗淡,脉沉细数。

治法:益气固脱,清热解毒。

推荐处方:参附汤加减。

基本方药:生晒参15g(先煎另炖)制附片10g(先煎) 天冬15g   麦冬30g   金银花30g   生大黄8g(后下)   水牛角30g(先煎) 山萸肉15g   五味子15g   芦根30g   生甘草6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也可鼻饲或结肠滴注。

常用中成药:可选用苏合香丸、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等。

中药注射剂:可选清开灵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等。

(三)恢复期

1、余热未清

主症:身热多汗,或有微渴,心胸烦热,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气短神疲。

舌脉:舌红少苔,脉虚数。

治法: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推荐处方:竹叶石膏汤加减。

基本方药:竹叶10g 生石膏30g 姜半夏10g 麦冬15g 粳米30g  太子参10g  生甘草6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低热、口渴或干咳,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加青蒿15g、炙鳖甲30g(先煎)

常用中成药:可选用生脉冲剂、生脉口服液、参麦饮等。

中药注射剂:可选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

2、气阴两虚

主症:神倦乏力,气短,咳嗽,痰少,纳差。

舌脉:舌暗或淡红,苔薄腻,脉沉细。

治法:益气养阴。

推荐处方:麦味补中益气汤加减。

基本方药:太子参15g  麦冬30g 五味子6g  生黄芪15g  炒白术10g  陈皮6g  当归10g  北沙参15g   杏仁10g   炙枇杷叶15g  炙百合30g  炙甘草6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也可鼻饲或结肠滴注。

加减:低热、口渴或干咳,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选用青蒿鳖甲汤加减。

常用中成药:可选用生脉冲剂、生脉口服液、参麦饮等。

中药注射剂:可选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

 

1、成人预防

组成:生黄芪15g、炒白术10g、防风6g、炙百合30g、石斛10g、梨皮30g、桔梗10g、芦根30g、生甘草6g

用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4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连服3~5天

2、儿童预防

组成:生黄芪9g、炒白术6g、防风3g、玄参6g、炙百合9g、桔梗6g、厚朴6g、生甘草6g

用法:药物用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熬开后改为小火15分钟,煎煮两次,共取汁50~100ml,每日分2~3次口服,连服3~5天

3、食疗方案

可适量食用荸荠、百合、莲藕、雪梨、银耳、山药、山楂等;可适量饮用白茶、茉莉花茶、金银花等。

 

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第二版)  2.1

 


04 湖北省推荐处方

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一号方:苍术3g,金银花5g,陈皮3g,芦根2g,桑叶2g,生黄芪10g(开水泡,代茶饮,7-10天)

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二号方(即之前报道的七味汤):生黄芪10g,炒白术10g,防风10g,贯众6g,金银花10g,佩兰10g,陈皮6g(煎服,每日一付,分二次,7-10天)


05 河南省推荐处方

1、成人中药预防处方

1.适用于流行期间普通人群的预防。

处方一:紫草10克、赤小豆30克、绿豆30克、生甘草6克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服,每日2次,可连服6天,无不适可继续服用。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腹泻者慎用,孕妇慎用。

处方二:芦苇根30克、白茅根30克、生甘草10克、桔梗10克、黄芪10克

用法:煎或泡水代茶饮,不拘时,少量频饮。

注意事项:老人、儿童皆可服用,孕妇慎用。

2.适用于流行期间特殊人群的预防。

处方一:适用于平素脾胃不和,或近期有腹胀,不思饮食,苔白腻等湿气偏盛者。藿香3克、陈皮3克、桑叶3克、芦根2克、桔梗3克、甘草2克

用法:一日一剂,加水煮沸后代茶饮。幼儿减半,孕妇慎用。

处方二:适用于平素易感冒,畏寒怕冷人群。生黄芪15克、防风10克、炒白术15克、前胡10克、藿香10克、生薏苡仁15克、生甘草3克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服,每日2次,可连服6天。孕妇慎用。

处方三:适用于流行期间普通人群,尤其适合伴咽喉不适、大便偏干者。麦冬5粒、白菊花2朵 、射干2克、桑叶2克、青果2克、贯众2克

用法:以上6味药代茶饮。孕妇慎用。

处方四:适用于流行期间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接触或慢性基础病患者的预防。生黄芪9克、射干5克、北沙参9克、金银花9克、苍术9克、 藿香6克 、贯众5克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服,每日2次,可连服6天。孕妇慎用。

2、儿童中药预防处方

1.适用于流行期间正常体质儿童的预防。

处方:生石膏10克、绿豆12克、蒲公英6克、竹叶6克 芦根3克、贯众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可连服6天。1岁以下,每日半副;1-16岁,每日1副。

2.适用于流行期间特殊体质儿童的预防。

处方一:适用于气虚体质:平素易感冒,动则汗出,肢体倦怠,怕冷,纳差,便溏,舌质淡苔薄白。太子参10克、生黄芪10克、防风6克、炒白术10克、枇杷叶3克、贯众5克、大枣6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可连服6天。1岁以下,每日半副;1-16岁,每日1副。

处方二:适用于阴虚体质:平素易感冒,盗汗,口渴,心烦,便干,舌质红少苔。太子参10克、石斛6克、麦冬3克、金银花3克、贯众5克、大枣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可连服6天。1岁以下,每日半副;1-16岁,每日1副。

处方三:适用于痰湿体质:平素易感冒,体胖,面黄,乏力,口粘不渴,纳差,便溏,舌质红苔厚腻。藿香6克、薏苡仁12克、苍术3克、厚朴3克、金银花3克、贯众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可连服6天。1岁以下,每日半副;1-16岁,每日1副。(以上处方请在医师指导下参考使用)


06 安徽省推荐处方

1、成人预防方药

黄芪20g,麦冬10g,苍术8g,防风6g,藿香10g,荆芥10g,甘草6g;每日1剂,早晚温服,流行季节,口服5-7天,可适量加入冰糖。

煎煮方法:黄芪、麦冬先煎15分钟后加入其他药物煮沸5分钟;中医药配方颗粒也可使用。

2、预防茶饮

桑叶10g,荷叶5g,芦根15g,甘草3g;每日沸水冲泡500-800ml,分次服用,流行季节,口服5-7天。

3、预防香囊

藿香3 g,白芷2 g,艾叶1 g,薄荷1 g


07 江西省推荐处方

药物预防:生黄芪12g、防风10g、白术10g、银花10g、连翘10g、贯众6g、佩兰10g、陈皮10g、苍术10g、桔梗10g。

08 甘肃省推荐处方

1、预防

针对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学及发病学特征,立足于普通人群、虚体人群和武汉返(来)甘人群,以防为主,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思想,推荐预防措施如下:

食疗

1.普通人群食疗方

银耳、莲子、百合、排骨、山药汤 :银耳75克、百合100克、净山药50克、排骨500克、莲子数粒。以上食材净加水适量放入煲内,慢煲三小时,适量食用。

2.虚体易感人群食疗方

红萝卜250克,马蹄250克,竹蔗500克,鲜百合150克,生黄芪30克,蜜枣4粒。以上份量适合4人饮用,可凭个人喜好加入瘦肉适量,慢煲3小时,甜食或咸食均可。

3.已经患有普通感冒(肺炎)或肺炎易感人群及武汉返(来)甘人群可试用以下食疗方:

板栗250克,瘦猪肉500克,生苡米300克,陈皮30克,盐、姜、豆豉各少许。将板栗去皮,猪肉切块,加盐等调料,加水适量,煮烂即可带汤食用。

口服汤药

普通人群预防基本方药:贯众9-12g、苏梗12-15g、淡豆豉3-6g、酒大黄3-6g、苍术6-9g

煎服方法:加水500ml,水煎两次,每次30分钟,兑取200ml,不拘时服。

虚体人群预防基本方药:生黄芪15-30g、炒白术15-30g、防风6-9g、羌活3-6g、佩兰10-15g、生姜3-6g。

煎服方法:加水500ml,水煎两次,每次30分钟,兑取200ml,不拘时服。

武汉返(来)甘人群预防基本方药:贯众9-12g、苍术6-9g、羌活6-9g、生黄芪9-15g、淡豆豉3-6g、生姜3-6g。

煎服方法:加水500ml,水煎两次,每次30分钟,兑取200ml,不拘时服。

香囊

基本方:藿香15-30g、佩兰15-30g、冰片6-9g、白芷15-30g。

上述药物制粗散,装致密小囊,随身佩戴。个人可根据基本方自制。

足浴方

基本方:杜仲30-45g、川断30-45g、当归15-20g、炙黄芪30-45g、藿香15-30g、生姜15-20g。

用法:加水2000ml,水煎45分钟,取汁,入桶中足浴。每天两次,每次30分钟,以全身微微汗出为度。

2、治疗

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参照下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同时注重中医临床诊疗相关资料的收集总结工作。所有治疗处方不可用于预防。

(1)温邪犯肺

临床表现:低热或未发热,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头痛,倦怠乏力,肌肤困痛,胸闷,脘痞,或呕恶,或便溏。舌质淡红,苔白或薄黄腻,脉浮数。

治法:宣肺散邪,清热祛湿。

推荐处方:麻杏薏甘汤合升降散或达原饮;或羌活胜湿汤加减。

基本方药:炙麻黄、杏仁、草果、姜厚朴、槟榔、蝉蜕、连翘、羌活、苍术、桔梗、酒大黄。

(2)温热壅肺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不欲饮,胸闷喘息、咽干少痰,纳差,大便不畅或便溏。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宣肺透邪,清热解毒。

推荐处方: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

基本方药:炙麻黄、杏仁、石膏、金银花、连翘、黄芩、郁金、浙贝、赤芍、胆南星。

(3)温毒闭肺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胸闷喘促,腹胀便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宣肺通腑,泻热解毒。

推荐处方:宣白承气汤合黄连解毒汤,可配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基本方药:杏仁、生石膏、胆南星、酒大黄、炙麻黄、葶苈子、水牛角、桃仁、赤芍、生甘草。

(4)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神昏,烦躁,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辅助通气。舌质紫绛,苔黄褐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法:开闭固脱,解毒救逆。

推荐处方:四逆加人参汤、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基本方药:人参、附子、山萸肉、天竺黄煎汤合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鼻饲。


08 四川省推荐方

组成:金银花30g、连翘30g、芦根30g、竹叶15g、薄荷15g、荆芥15g、桔梗15g、生甘草15g、藿香15g

用法:熬药时每剂泡水30分钟,熬开15分钟,熬水三次共800ml,2日1剂,每日2次,每次200ml。

以上处方仅作为预防用药,儿童用量酌减。如已出现发热等症状,请到医疗机构就诊。


各地专家及医院推荐处方

1、贵州中医药大学刘尚义教授推荐处方

刘尚义,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享受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2014年获“国医大师”荣誉称号,2019年获“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表彰。

中医药预防建议处方:北沙参10g、玉竹20g、石斛20g、贯众20g、苍术10g、石菖蒲10g。

用法用量:水煎服。一日一剂,分早中晚服用。十岁以下儿童用量减半。

2、贵州中医药大学彭玉教授推荐处方

彭玉,三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学科带头人,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黄建业教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中医药防治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建议用方:板蓝根20g、贯众15g、藿香10g、薄荷10g、菊花15g、荆芥10g、葛根6g、芦根10g、甘草6g。

用法用量:上方加水500ml,大火熬开后,小火再煎煮6-8分钟即可饮用,每日3至4次。此剂量适合3岁儿童使用,大于或小于3岁患儿酌加或酌减3克。

3、广东省中医院张忠德教授预防流感处方

平素体质偏寒者,易感风寒而夹湿,推荐处方:苏叶10g藿香10g,苍术5g,玄参10g,桔梗10g,淡豆豉10g。

用法:将上述药方加500ml水,水开后小火煲煎半小时至200ml(约一小碗),日一剂,温服,服用3-5天。(以上药物,3岁以上儿童剂量减半。)

平素体质偏热者,易感风寒而化热夹湿,推荐预防处方:生薏仁20g,玄参10g,桔梗10g,桑叶5g,连翘10g

用法:将上述药方加500ml水,水开后小火煲煎半小时至200ml(约一小碗),日一剂,温服,服用3-5天。(以上药物,3岁以上儿童剂量减半。)

4、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温病预防方

平素体质平和者,推荐处方:黄芪30g,金银花10g,芦根15g,连翘10g,麦冬15g,茯苓15g,白术15g,稻芽15g菊花10g

若体质偏寒湿,可去金银花、连翘、菊花,选加干姜、陈皮、紫苏叶、藿香等;

若体质偏湿热,金银花、连翘、菊花减量加木棉花、龙脷叶等。

煎服法:此方加5碗水,水开后煎煮15分钟,熄火后再焗10分钟后温服。2~3人分量

5、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原院长黄兆胜教授推荐预防处方

青蒿15g,黄芩10g,柴胡10g,党参30g,大青叶20g,板蓝根20g,白茅根20g,北杏仁10g,白寇仁10g,薏苡仁30g,桔梗10g,甘草6g,藿香10g,葛根30g,罗汉果6g、金银花10g。宣畅气机,清利湿热及扶正祛邪并举。

6、北京中医药大学姜良铎教授推荐成人预防处方

生黄芪9g,北沙参9g,知母9g,连翘12g,苍术6g,桔梗6g水煎服,一天一剂,分2-3次服用,可预防性服用3-5天。

7、北京中医药大学谷晓红教授推荐儿童预防处方

北沙参6g,金银花6g,连翘6g,苍术6g,桔梗6g,莱菔子8g,芦根15g,生白术5g,葱白5g水煎服,一天一剂,分2-3次服用,可预防性服用3-5天。

8、成都中医药大学张之文教授推荐处方

初起风热夹湿,身热畏风,头痛咳嗽,口渴,舌苔白,脉浮数。可予陈平伯风温初起方加减。

处方:金荞麦15g,前胡15g,杏仁15g,银花15g,桔梗10g,桑叶15g,薄荷15g,藿香15g,苍术10g,甘草6g。

若出现轻微干咳,低热或不发热,乏力,周身肌肉酸痛,头痛,纳差,舌淡或红,苔白或微黄腻,脉濡或滑,可以三仁汤加减:藿香15g,黄芩10g,薄荷15g,杏仁15g,薏苡仁15g,白蔻仁10g,芦根20g,竹叶15g,牛蒡子15g,甘草6g。

若邪在少阳,时有寒热,一身酸楚,口干苦,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可予蒿芩清胆汤加减。处方:青蒿15g,黄芩15g,碧玉散10g(包),枳壳10g,陈皮15g,姜半夏10g,竹茹15g,甘草6g。

加减:

1、咳嗽痰多,加竹茹20g、瓜蒌皮15g;

2、大便稀溏,可合葛根芩连汤,葛根15g、黄连6g。

邪在肺胃,干咳痰喘,舌红苔黄,脉数,可予麻杏石甘合小陷胸汤。处方:麻黄10g,苦杏仁10g,石膏20g(先煎),甘草6g,黄连6g,姜半夏10g,瓜蒌皮15g。

加减:

1、肺胃热甚,加黄芩10g、虎杖10g、金荞麦30g;

2、喘甚,加紫苏子15g、葶苈子10g、莱菔子10g。3.大便不通,酌加生大黄。

余邪恋肺,疫病后期,口咽干燥,干咳少痰,舌面少津或干,或少苔,可予桑杏汤加减。

处方:桑叶15g,苦杏仁10g,川贝母10g,北沙参15g,竹叶10g,梨皮10g,甘草6g。

加减:

1、口渴甚,加天花粉15g;

2、大肠津枯便闭,加松子仁15g、柏子仁15g、陈皮5g、桃仁15g。

以上处方煎服方法:上药用冷水浸泡15分钟,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25分钟,连续熬两次,将两次所熬药液混匀服用,每剂3次,每次150ml,每日一剂。

预防处方:防风15g,黄芪20g,金荞麦15g,连翘15g,黄芩15g,藿香15g,甘草6g。

煎服法:此方泡10分钟,大火煮开小火慢煮30分钟,浓缩成600ml,2日1剂,亦可以茶饮。

9、成都中医药大学卢崇汉教授推荐处方

预防阶段根据临床病情,医生可以考虑用:

桂枝20g、苍术15g、石菖蒲20g、白芷15g、陈皮15g、茯苓15g、法半夏20g、南山楂20g、炙甘草5g、生姜30g

(1)第一阶段

发热、恶寒、头项僵痛、肌肉酸痛等:

桂枝法+葛根20g+黄芩15g

适用症状:明显的发热;鼻腔、口腔感觉明显有热气呼出;口渴或不渴;出现阳明的症状。

首先,发烧症状尽快的缓解。

其次,最重要的是截断自身体内的病情演变!此次病情发展很快,如果已经导致了病邪犯肺,引起肺实质发生病变,那治疗起来就很麻烦了,所以前期阻断非常之重要!

(3)第二阶段

保护肺体免于受到实质性伤害。考虑病邪对肺脏的影响,此阶段医生应在桂枝法的基础上考虑疏导肺络。在潜伏期之后,出现症状的初期,大约1-2天的病邪侵袭肺及呼吸道。所以在此阶段,医生一定要考虑到它对肺的影响。

可在桂枝法的基础上增减:

广紫菀15g、杏仁15g、木蝴蝶20g、苏子15g、广桔梗15g、黄芩15g

(4)第三阶段

综合考虑病情病症。在没有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情况,医生要提前介入防范,先于病情的发展及时用药!只有这样,才能使肺的宣降功能不受大的伤害,减缓一切可能出现的呼吸系统症状,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

若肺气不能降,则影响了肺的宣。此次发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体弱多病者,大多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则易加剧其本身病情的危险性!

视具体情况可作为如下考虑:

疏肺、化痰、宽胸、降气。

在桂枝法的基础上增减后,医生应灵活增减:

广紫菀15g、杏仁15g、苏子15g、瓜蒌壳15g、北沙参30g、炙百部15g

若出现黄稠痰,上方的基础上,医生应灵活增减:黄芩15g、芦根15g、浙贝15g

若出现壮热、热毒壅盛,医生可以考虑用白虎汤,但必须兼顾肺的问题,加减入疏导肺络的药物。

(5)第四阶段

恢复期。如果能够切断病情在体内的发展,病人恢复起来就容易得多。目前医院收治的病人,不可能纯中医用药,一定是用了抗病毒药物和激素等。根据以往的经验,造成后续的后遗症如:肝肾功能影响、股骨头坏死、肺纤维化等,概率不容小视,后续中医医务人员也要考虑到这个层面。

1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首届全国名中医王辉武教授方

荆芥10g、杏仁8g、甘草8g、银花20g、板蓝根20g、芦根20g、藿香10g、桑叶20g、茯苓10g、桔梗8g
每日1剂,先加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用大火烧开,改用小火再煎煮20分钟,煮取药汁3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连用7日。

11、湖南省岳阳市中医院扶正清瘟汤

桑叶10g、藿香6g、连翘10g、板蓝根10g、芦根10g、芦根15g、黄芪15g、甘草3g、北沙参10g、桔梗3g

12、江苏省民扬州市中医院方

生黄芪20g、炒白术10g、板蓝根20g、银花15g、苍术10g、知母10g、沙参10g、山药20g、桔梗10g

13、广东省中医院方
桑叶15g、苏叶15g、杷叶15g、鱼腥草10g、千层纸10g、桔粳10g、玄参15g、神曲15g、葛根30g、藿香10g、青蒿10g、甘草6g.

版权说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中医家
商业转摘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摘请注明来源。